2017年5月23日 星期二

夏天來了,毛毛蟲皮膚炎也來了



夏天是皮膚科的旺季,陽光/很熱的天氣/戶外活動等等都是原因之一,還有一些可愛(?)的小蟲,也是可能的罪魁禍首!

毛毛蟲皮膚炎,其實滿常見的,如果你到公園或其他樹木多的地方,躲在樹蔭下乘涼,沒有戴帽子或穿長袖,或者把衣服掛在樹上啊丟在草地上啊,就有可能被這些可愛的小蟲的毒毛所害!

JAAD期刊在2002年的其中一篇繼續教育CME,討論了各種熱帶動物造成的皮膚問題,雖然作者是歐洲人(誒)

DOI: http://dx.doi.org/10.1067/mjd.2002.120457


我們就看一下吧:

如果你接觸到蛾類(moth)的幼蟲,病症稱為Erucism(順帶一提,這個字根來自希臘文erucae=larvae幼蟲的意思),會造成疼痛紅腫,以及搔癢,嚴重的反應還可能起水泡,有趣的事,毛毛蟲的毛毛分兩種,通常短的尖的才是有毒的(有basal venom gland),比較長又色彩繽紛的毛,反而可能無害。

典型病灶像這樣一點一點的,符合毛毛蟲形狀






主要造成毒性的蛾類幼蟲有
Megalopygidae绒蛾
Arctiidae燈蛾科跟Saturniidae天蠶蛾科







嚴重的情況可以造成水泡或表皮壞死





















接下來的問題是,有時候我們看到的皮膚表現,並不符合毛毛蟲短短圓圓的形狀,這時候就不是直接接觸到蟲體造成的,可以是接觸到空氣中的飄落的毒毛。

舉例來說,在溫暖潮濕的繁殖季節,Hylesia屬的雌性毒蛾,會從腹部釋放大量毒毛,接觸到的時候,皮膚會受兩種傷害,首先是毒毛帶有的毒素,其次是異物輕微穿刺皮膚,就可以引起強烈的發炎反應。




接觸後的短時間或數小時內可能產生廣泛分佈的,紅腫又癢的丘疹,通常相當的癢,可能要一到兩週才改善,另外也有可能造成眼睛症狀,例如結膜炎或角膜炎。

最嚴重的狀況之一,是南美洲一種叫Lonomia的蛾類,接觸之後會發生嚴重的凝血功能異常,類似DIC(瀰漫性血管性凝血)的反應,造成全身各處大片的出血現象。


另外一種可怕的南美洲毒蛾叫Premolis,會造成數天的持續腫脹,與關節附近組織的纖維化影響關節功能。



雖然夏天一定要出去走走,不過還是要多注意樹上這些美麗的小蟲子們。